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

《The Chronicles of Narnia: The Lion,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》讀後感

和朋友借書,答應看完要寫故事和感想,於是就有這篇東西了~

閲讀Narnia的過程時,難免會再三感覺到自己重溫了童年的故事,個人覺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,在於作者敍述故事的時候,採用了類似和小孩子說床邊故事的語氣。

故事雖然是用第三人稱(Lucy)在帶動,但整個故事中,不時有旁白會用“You know...”穿插解説,感覺就很像是大人說故事說到一半,小孩子提出問題,於是就暫停故事稍微解釋,再繼續說故事。

整個故事情節很簡單,而且若是看了電影再看書,就會知道,電影真的沒有偏離原著太多,甚至可説是相當忠於原著,只是電影會把戰爭和一些場面表現得更有張力和魄力,把電影畫面和小説結合在一起想象,整個感覺就很棒了。


整個故事不管是簡單説還是複雜說,就是四個小孩子,無意間在因緣巧合之下,透過壁櫥到了一個名為Narnia的國度,而恰巧這個神奇的魔法國家被一位殘酷的冰雪女王統治,但四位孩子的出現代表殘酷統治的結束,於是四位孩子必須要借助獅子Aslan的力量,帶領Narnia善良的居民們推翻女王。


既然是兒童故事,我覺得用最自然輕鬆的態度去欣賞就好了,不過看到最後四個小孩子在Narnia經歷了成年、長大、當了國王和王后,最後卻在回到原本世界之後——看到那一刻,不知爲何觸動了心底的某根絃。

之後再看了電影,我更是萬分確信——其實Narnia這個兒童故事之所以受歡迎,是因爲作者在用淺顯易懂的方法,指導孩子們成長必經的道路,以及生離死別。


我覺得每個孩子小時候,一定都有幻想過類似Narnia這樣的魔法王國,遠離現實的規範,在那個國家裏面,我們就是國王和王后。

地點不一定是個衣櫥,也可以是一幅畫,或穿越一個街道,或拾到了一個漂亮的首飾會覺得自己穿上去就有不可思議的力量——這也是爲什麽在這本書裏,Professor會說,或許你們下次還有機會前去Narnia,但一定不是通過相同的通道……這是因爲小孩子的興趣轉移得很快,總是很快就對別的事物更有興趣,所以就算是去自己架設起的魔法國度,也未必每次都使用一樣的道路。


在那邊的時候,時間的流失自然和現實不同,然後回到了現實之後,我們慢慢長大,逐漸就會把時間分去其他更有興趣的事物,例如打扮自己、例如國家和社會的局勢、例如拓展社交範圍……慢慢地,我們就沒有時間去關注打理我們的魔法王國了。

可是很多年之後,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,輪到我們需要給他們說故事的時候……這時候,大約就是這時候,我們又會重新想起:啊,我們曾經有過自己的國家呢。

於是我想,Narnia這個系列的故事之所以老少咸宜,是因爲很多人的心中,曾經都有過一個Narnia王國,而我們也都曾經在裏面所向無敵。

長大了,可能我們沒辦法再回去,但這個記憶,以及我們在裏面所學到的一切,會伴隨着我們一起成長,那是不管多強大的時間洪流,都沒辦法從我們的心底深處帶走的一份撼動。


後話:
把此篇讀後感獻給借書給我的朋友,Sing Fown。
永遠記得自己心中那座Narnia王國,真的不是什麽壞事,因爲我們總會從裏面學到一些什麽,是一定對我們漫漫的未來有幫助,就好像故事中絕對存在的Aslan那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